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2课《<孟子>三章》同步测试
一、积累运用
下列各句中划线的“之”与例句中“之”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(    )

例句:女子嫁也

A.
丈夫冠也
B.
山川美,古来共谈
C.
女家
D.
与民由
我要多选
作答:
答对了
答错了
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(    )
A.
困于心,衡于虑
B.
寡助之至,亲戚畔之。
C.
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
D.
入则无法家拂士
我要多选
作答:
答对了
答错了
有的同学喜欢引用孔子或孟子的名句写毕业赠言,下列赠言不得体的一项是(    )
A.
初中三年,你始终坚持“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”的原则,这让我十分敬佩。
B.
希望你时时记住孔子“已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的劝诫,争取早日成为受欢迎的人。
C.
铭记“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”,“天时”“地利”勿强求,“人和”不能丢。
D.
困难是暂时的,切记“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”,明天将会更加美好。
我要多选
作答:
答对了
答错了
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(    )
A.
公孙(yǎn)        丈夫之(guān)
B.
妇之道(qiè)      亩(quǎn)
C.
(yuè)          法家士(fú)
D.
益(céng)         忧(huàn)
我要多选
作答:
答对了
答错了
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不当的一项是(    )
A.
《富贵不能淫》中孟子认为公孙衍、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、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,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,因此,不过是小人、女人,奉行的是“妾妇之道”,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?
B.
“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”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,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志士仁人,成为他们不畏强暴、坚持正义的座右铭。
C.
遭腐刑而著《史记》的司马迁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、身残志坚的张海迪,三人的故事不能证明“生于忧患”的道理。
D.
《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》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: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炼,我们只有战胜苦难,才有机会取得成功。
我要多选
作答:
答对了
答错了
对“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”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(    )
A.
指出了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。
B.
在三者的比较中,强调“人和”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最关键的因素。
C.
点明了本文的主题思想,明示了本文写作的目的。
D.
在结构上总领全文。二,三两段和它是总分关系;第四段和它成递进关系。
我要多选
作答:
答对了
答错了
下列各语句的书写有误的一项是(    )
A.
一怒而诸侯惧,安居而天下熄。
B.

往之汝家,必敬必戒,无违夫子!

C.
所以动心韧性,曾益其所不能。
D.
入则无法家拂士、出则无敌国外患者,国恒亡。
我要多选
作答:
答对了
答错了
下列各句中划线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(    )
A.
威武不能
B.
饿其体肤
C.
所以动心
D.
一怒而诸侯
我要多选
作答:
答对了
答错了
下列各句中,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(    )
A.
读了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”,我感受到人生使命是那样庄重而迫切。
B.
孟子说:“斧斤以时入山林”。就是说,伐木要择时,不能滥砍、滥伐。
C.
家园——这个饱含深情的温暖词汇,其基础全在于良好的人际关系。
D.
很多东西溢满了我的心:草木、鸟兽、云彩等……,成为内心的永恒。
我要多选
作答:
答对了
答错了
文学常识填空:

①孟子,名________。________时期________学派的代表人物。

②《孟子》是一部记录________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,共七  篇。南宋朱熹将《孟子》、________、________、________并称为“四书”。

我要多选
作答:
答对了
答错了
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(    )
A.
故天将降大任于是/人也
B.
然后/知生于忧患,而死于安乐也
C.
舜/发于/畎亩之中
D.
是/焉得/为大丈夫乎
我要多选
作答:
答对了
答错了
二、文言文阅读
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,完成下列小题。

【甲】富贵不能淫

    景春曰:“公孙衍、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?一怒而诸侯惧,安居而天下熄。”

    孟子曰:“是焉得为大丈夫乎?子未学礼乎?丈夫之冠也,父命之;女子之嫁也,母命之,往送之门,戒之曰:‘往之女家,必敬必戒,无违夫子!’以顺为正者,妾妇之道也。居天下之广居,立天下之正位,行天下之大道。得志,与民由之;不得志,独行其道。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。此之谓大丈夫。”

(选自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)

【乙】苏武牧羊

    律知武终不可胁,白单于。单于愈益欲降之。乃幽武置大窖中,绝不饮食。天雨雪,武卧啮雪,与旃毛并咽之,数日不死。匈奴以为神。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,使牧羝 , 羝乳乃得归。别其官属常惠等,各置他所。

    武既至海上,廪食不至,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。杖汉节牧羊,卧起操持,节旄尽落。

(选自《汉书·苏武传》)

【注】①律:指卫律,原是汉朝大臣,后投靠匈奴。②武:苏武。③羝:公羊。

1、
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。

①往之家_________

②武至海上_________

2、
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。

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?

②天雨雪,武卧啮雪,与旃毛并咽之。

3、
你认为乙文中的苏武是大丈夫吗?请结合甲文谈谈你的看法。
我要多选
作答:
答对了
答错了
阅读文言文,回答问题

    (甲)晏子至,楚王赐晏子酒。酒酣,吏二缚一人诣王。王曰:“缚者曷为者也?”对曰:“齐人也,坐盗。”王视晏子曰:“齐人固善盗乎?”晏子避席对曰:“婴闻之,橘生淮南则为橘,生于淮北则为枳,叶徒相似,其实味不同。所以然者何?水土异也。今民生长于齐不盗,入楚则盗,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?”王笑曰:“圣人非所与熙也,寡人反取病焉。”

    (乙)王子猷、子敬俱病笃,而子敬先亡。子猷问左右:“何以都不闻消息?此已丧矣。”语时了不悲。便索舆来奔丧,都不哭。

    子敬素好琴,便径入坐灵床上,取子敬琴弹,弦既不调,掷地云:“子敬子敬,人琴俱亡。”因恸绝良久。月余亦卒。

1、
解释划线的字

①病_________

②何以不闻消息_________

③缚者为者也_________

④叶相似_________

2、
翻译下列句子

①圣人非所与熙也,寡人反取病焉。

②因恸绝良久。

3、
阅读选文,回答问题。

①(甲)文针对楚王的发难,晏子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进行驳斥,使楚王陷于尴尬境地。从中你读出了晏子的什么特点?

②(乙)文中“弦既不调”原因是什么?

我要多选
作答:
答对了
答错了

阅读文言文,回答问题

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

《孟子》

    舜发于畎亩之中,傅说举于版筑之间,胶鬲举于鱼盐之中,管夷吾举于士,孙叔敖举于海,百里奚举于市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,所以动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。

    人恒过,然后能改;困于心,衡于虑,而后作;征于色,发于声,而后喻。人则无法家拂士,出则无敌国外患者,国恒亡。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。

1、
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。

①故天将降大任是人也________

②困于心,于虑________

③必先其心志________

2、
用现代汉语翻译“人则无法家拂士,出则无敌国外患者,国恒亡。”
3、
唐代名臣魏征认为:帝王心怀忧贫,就能任贤受谏;心怀安乐,就会危及国家。这印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:________。
4、
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,你认为文中的哪一点仍然是人们增加才能,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?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。
我要多选
作答:
答对了
答错了
声明: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,仅供用户内部交流学习使用,若内容存在侵权,请点击举报删除。
贡献者: 农膜财务号
通过疯狂刷题APP扫码登录
免费查看答案
使用
疯狂刷题APP
打开[我的-扫一扫]
疯狂刷题
www.yex.ink
疯狂刷题让你轻松应对各种考试
注: 请使用疯狂刷题APP扫码登录 (其他工具扫码无效)
口碑级应用
疯狂刷题APP
在各大应用市场均可下载
title
content
不再提示
确定
关闭
题干详情
×